发布日期:2025-04-01 21:41 点击次数:78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来自政府、汽车、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探讨如何整治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避免行业同质化股票投资杠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存在一些不良的“内卷式”竞争现象,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价格竞争,在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抢占燃油车市场,并且由于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相互之间也竞争激烈,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掀起价格竞争,最终也倒逼大多数燃油车大幅降价,形成内卷现象。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行业收入同比增4%,成本增5%,但利润同比降8%,汽车行业利润率仅有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的平均水平。其中,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但全行业实现盈利的却不多,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企业。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了31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但是,30家上市车企净利润之和为377亿元,仅为丰田的三分之一。
价格竞争让中国汽车产业陷入“以价换量”,可能形成行业整体困局。行业继续价格竞争可能会将更多企业拖入亏损状态,最终低价也无法刺激更多销量。中国本土企业大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长期进行价格竞争,只能通过压缩成本,减少研发投入等维持。与此同时,产业会向上游供应商传导价格压力,让整个行业在集体无意识中“作茧自缚”,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可能影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从而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内卷式”竞争还体现在营销乱象上。过去,传统汽车企业主要靠广告和4S店进行营销,消费者也能有基本的客观认知以及品牌积累的口碑传播。新能源汽车更多靠互联网话题营销,以流量为导向,这会产生一些乱象,比如部分企业不断制造各种营销噱头与话题,成为社交媒体明星;众多自媒体或汽车达人参与营销,以主观宣传代替客观报道;此外,还存在一些收费“水军”恶意抹黑对手等现象。总之,相比燃油车时代,新能源汽车存在的虚假宣传现象更为突出,让行业的创新、质量、安全与服务竞争异化为低质量的“口水战”。
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批评一些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时有发生,将着力整治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等乱象。事实上,价格竞争短期内或可刺激市场,但长期依赖无异于饮鸩止渴。汽车行业应该从由价格刺激的规模扩张向以创新和服务为导向的价值深耕,让全生命周期服务替代短期营销噱头。中国汽车正在走向世界,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最基础的能力。
以流量为导向的夸大式宣传、透支性营销也只能作用于一时,消费者最终会形成真实的口碑,并在未来给出奖惩。但目前存在的一些舆论拉踩现象,会导致市场价值判断出现混乱,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打击造谣、抹黑现象,首先要理清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属于收取费用的广告营销还是客观报道,针对虚假宣传以及水军恶意抹黑需要严厉惩罚。
我国汽车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股票投资杠杆,而长期的命运在于追求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我们应该避免靠营销噱头制造“虚假创新”,让行业整体无意识滑向一个低质量竞争陷阱。整个行业应该摒弃零和竞争,为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而合作,尤其是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靠市场监管和执法,增强行业自律更加重要,由内而外的自律才是决定行业高质量竞争的关键因素。
Powered by 股票配资首选平台|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_股票配资软件排名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